科研获奖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合作 科研获奖

毒蘑菇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匿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04-24

       毒蘑菇的种类较多,含有的毒性成分不一,所引起的损害也不一样。虽然大多数蘑菇中毒的预后良好,但遇到肝损害、肾损害、溶血和横纹肌溶解就可能出现死亡病例。因此,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才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每年的6-9月是我国毒蘑菇中毒的高峰,这段时间接诊病人时要多一份意识。 
1、诊断原则 
(1)询问病史: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病人,应询问48小时内是否有食用过野生蘑菇。如果有,再详细询问病人食用的蘑菇来源、形状、食用一种或是几种蘑菇、烹调方法、食用量、同餐人数及发病人数。 
(2)询问标本:询问是否有剩余蘑菇、蘑菇采集地、烹调前是否拍有照片。剩余蘑菇或照片可转交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相关专家进行鉴定,以便判断预后和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照片要求拍有菌盖、菌褶和菌柄。 


 

(3)临床分类: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判断预后。神经精神型的一般预后良好。潜伏期在2小时以内的多为胃肠炎型的,预后良好。潜伏期超过6小时的应高度怀疑肝损害型或肾损害型。还应特别注意是否有假愈期出现。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肝功、肾功、INR、PT和PTT为常规检查项目。出现肝损时可加检测血氨、乳酸和血气。有血尿的应检测血肌酸激酶。 
(5)毒素检测:目前国内能检测鹅膏毒素、毒蝇碱、毒蝇母和裸盖菇素。但没有快速检测方法,只能实验室检测,一般1天出结果。食剩的蘑菇、呕吐物、24小时内的全血5ml和72小时内的尿液10ml都能检测鹅膏毒素。胆汁内也可检测鹅膏毒素,只是目前检测方法尚不稳定。 


2、治疗原则 
       清除毒物,对症处理是最基本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等血液净化可根据病情选择。 
目前毒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水飞蓟宾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国外文献报道,早期使用水飞蓟宾针剂(Legalon SIL),对鹅膏毒素中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无水飞蓟宾针剂,只有胶囊剂,胶囊经消化道吸收有限。其他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青霉素之类的药物,也有医院在用,但疗效尚未肯定。 


3、蘑菇种类确认的重要性 
       过去,在我国的毒蘑菇中毒事件中,很少对引起中毒的蘑菇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如2004-2014年间我国发生5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中,仅有2起事件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这对控制和救治毒蘑菇中毒很不利。近5年来,随着蘑菇生物学研究者对蘑菇中毒的关注和参与,对毒蘑菇的种类鉴定有很大提升,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现已能进行蘑菇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毒素检测。在对贵州省发生的毒蘑菇事件的追溯和鉴定中,还发现了蘑菇新种假淡红鹅膏菌,含高浓度的鹅膏毒素,对人类剧毒。 
       此外,具备临床诊断、实验室的毒素检测、生物样本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病例报道,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易被高级别的杂志认可和接收,能为人类战胜毒蘑菇积累经验。
       总之,蘑菇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成员,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蘑菇,敬畏蘑菇,研究蘑菇,利用蘑菇,仍是人类需要认识和研究的大课题。我国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裘维蕃先生说“真菌世界是一个趣味无穷,五彩缤纷的世界。”